天龙sf一条龙:長三角一市三省簽署建筑業一體化發展框架協議
- 時間:
- 瀏覽:210050
- 來源:天龍八部sf一條龍
核心導讀:
篳路藍縷,砥礪前行;七秩芳華,長歌奮進。
七十年風雨兼程,七十年薪火相傳。四川外國語大學歷經了七十載春秋,見證過烽火,見證過磨難,在時代變遷中卻依然初心不改,堅持海納百川,學貫中外,為黨和國家培養了15萬名涉外優秀人才。
多年來,四川外國語大學確立了“建設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外國語大學”的定位,明確“內涵發展、質量為先、中外合作、分類培養”的發展路徑以及建設新文科,踐行“外語+”人才培養理念,大力推進國際化、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四個扎實”“三個作用”為指引,為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中國文化走出去”等國家戰略,為助力“西部大開發”以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陸海新通道”,為打造西部科學城,作出川外新貢獻。
作為西南地區唯一一所外語院校,四川外國語大學已經走過70年辦學征程,今年也即將迎來70周年校慶。站在歷史的新起點,學校如何結合新時代教育發展面臨的新要求、新機遇、新使命,探索推進四川外國語大學人才培養的新路徑?
“1+3+6+48+335+861+N”帶你破譯川外人才培養密碼!
解密壹:一套“I-SISU123”人才培養模式
創新“I-SISU123”人才培養模式走好川外特色育人這步棋
作為一個具有70年辦學歷史的大學,70年來,學校根據國家和地方的發展需要,結合學校特色,確立了學校人才培養的總目標是: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培養強外語、厚人文,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交流才能,善合作、能創新的外語專業人才和高素質復合型、應用型國際化人才。
為了達成總目標,在70年的辦學實踐中,學校逐漸構建和形成了一套具有川外特色的“I-SISU123”人才培養模式。
“I-SISU123”人才培養模式中的“I”是指學校始終堅持人才培養的國際化導向,就是internationalization,將國際化融合進培養模式;“S”是指人才培養必須堅持“服務需求”,這也是國家的要求,即“service”,把服務國家、地方發展需求作為人才培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第二個“I”是指“復合融通”,interdisciplinarality,注重發揮學校的外語優勢,通過外語+專業,專業+外語課程嵌入以及輔修雙學位等多種形式開展復合型人才培養;“S”是指人才培養必須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幫助學生“自我實現”,即:self-realization;“U”是指“應用轉型”,use-orientation,指學校根據高校分類發展和應用轉型的指導意見推動學科專業向應用型轉變,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指一個目標,即“外語高級專門人才和高素質復合型、應用型國際化人才”的培養目標;“2”是指兩類人才,即外語類和非外語類人才培養;“3”是指學校人才培養的三大舉措,即外語共核、分類培養和轉型發展。
同時,“SISU”是四川外國語大學的英文首字母縮寫,“I SISU”也是“愛川外”的諧音和另一種表達,一方面寓意外語人才的家國情懷,另一方面旨在彰顯川外的個性與特色。
1234567下一頁全文閱讀